台一網站上的資訊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個案法律建議或服務。這些資訊不必然代表本所或其客戶的觀點。如果您需要法律和智慧財產權建議,請不吝諮詢我們。
本網站使用Cookies以提升您的瀏覽體驗,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表情符號初探——昔與今

2017.03.01

211 期

表情符號初探——昔與今

由於電子通訊產品普及,各種社交媒體頻繁被使用,在與親友互動及傳達訊息、分享心情時,文字是最熟悉的工具,但現實生活煩忙,無暇以鍵盤逐字點擊時,一個表情符號可補充文字的不足,又可立即表達感受,甚至能增添文字以外的

More Detail

作者 林純貞

前言

由於電子通訊產品普及,各種社交媒體頻繁被使用,在與親友互動及傳達訊息、分享心情時,文字是最熟悉的工具,但現實生活煩忙,無暇以鍵盤逐字點擊時,一個表情符號可補充文字的不足,又可立即表達感受,甚至能增添文字以外的意涵及趣味,或許勝過千言萬語,更能引起受信方的共鳴或會心一笑,表情符號因此在現今電子訊息中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所謂表情符號,源自於英文emotion icon,合併後成為新字emoticon,在日文中,則以「顏文字」 (かおもじ)乙詞代表顏面表情的文字符號,又以「絵文字」 (えもじ)稱呼各種以圖像代替文字傳達情緒、感受或事物的符號,有趣的是,或許因為えもじ的英譯「emoji」與「emoticon」起首字母巧合雷同,前者的字母數及音節又比後者少,如今,源自日文的emoji較諸emoticom更廣泛地被國際社會所採納,成為國際間用以稱呼表情符號的主要用字,也是各種表示人種、植物、動物、天氣、運輸工具、建築物、食物、飲料等等圖案符號的統稱。本文所提及的「表情符號」即不限於單純表示情緒、感覺的符號組合(emoticon),更包含在各種社交媒體或即時通訊中被使用且以emoji字義涵括的所有符號。

表情符號的誕生

中文維基百科記載,以兩點及一條圓弧線表示微笑表情 符號,最早出現在1953年3月10日紐約先驅報講壇上的一則廣告中,其後在1963年,商業設計師Harvey Ball受委託,設計出圓臉且帶著微笑的黃色紐扣形獎章,而根據2007年7月29日紐約時報一篇由「ALEX WILLIAMS」所撰寫的文章所述,第一個在電子訊息中被使用的表情符號,則是誕生在1982年。當時匹茲堡卡內基梅隆大學教授Scott Fahlman在大學的電子佈告欄上,針對討論議題,建議以「:-)」作為笑話的代號,並以「:-(」代表應多加思考、認真對待。雖然後者迅速變成不滿意的代表符號,笑話標記卻迅速在板上被傳用、衍生,並透過網路蔓延至全球,締造了一種從來不曾如此快速被世界各地採用的語言,且多種表情符號更持續產生,例如在日本就有人設計了一個不須側著頭閱讀的笑臉——{* _ *},另外除了有表達感受的(><)等等之外,網友創意無限,也增添了肢體動作的描繪,如m(_ _)m表示土下座(下跪);╮(╯_╰)╭代表攤手;╰(‵□′)╯︵┴┴是翻桌情境等等,網路上更有不少表情包供使用者下載。

至於直接以圖像在通訊器材上呈現的表情符號(emoji),則約在1999年由一名日本人栗田穣崇所發明,他參考日本漫畫慣用的情緒符號,及氣象預報中代表天氣的圖案,設計出約250個占2個位元、以12×12像素呈現的表情符號,供通訊公司搭載在手機系統中,最先僅有單色,後來被繪上六種顏色,內容包括12星座、月亮陰晴圓缺、撲克牌4個花色、飲食內容、實物等等縮圖,也有代表感情狀態符號如;標示景點特色的標記如及表現情緒臉部的簡圖如開心等等。由於在文字之外添加表情符號,不僅使訊息內容更生動、有趣,也可適當表達自己的心情,果然迅速出現在手機族的聊天文字之中,而在克服有關編碼不相容的問題之後,表情符號更快速增加及傳播,尤其是以微笑臉(smiley)為基礎而設計的各種表情符號,更廣受各種電子通訊媒體的使用者所喜愛。

表情符號風靡全球

在以電子社交媒體為傳送訊息主要平台的今天,表情符號已是人們在網路世界聊天時不可或缺的語言形式,為了避免表錯情會錯意,網路上甚至有影片教你如何正確使用表情符號,而每年的7月17則被定為世界emoji日,各地青年化身自己喜愛的符號角色以示慶祝。由各著名社交媒體公布有關表情符號的統計數據更可看出,雖然青菜蘿蔔各有所好,但部分符號仍是熱門之選,例如2015年Instgram統計各種emoji符號在其網站中被使用的次數達640萬,並將其中100大加以排名,代表喜歡、愛的「」符號高居榜首;新華社則根據德國一家通訊機構調查結果,報導2015年在Twitter網站上,「」符號被使用了65億次,而emoji的普及程度甚至引起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的重視,2015年度牛津代表字,竟然就是這個大笑到眼淚都流出來的表情符號。百事可樂執行長盧英德(Indra Nooyi)也表示,全球每天有超過20億的智慧手機用戶會發送60億個表情符號來交流。顯然,emoji正以其没有語言障礙、打破地理界限、意在言外的特質席捲全世界,值得每個地球人加以關注。

表情符號的利用

如此被大量使用且快速傳送的語言形式,當然引起工商業者的重視,也觸發藝文或宗教人士的靈感,並思考採為創作的元素,2012年在中國,即有一位藝術家組合各類標識語言及符號,出版一本不使用任何傳統文字,在任何國家都不須翻譯的書籍,或可視為是以emoji寫書的先驅。2016年則有開發者在聖經中加入表情符號,製作一部「Emoji聖經」,希望能吸引年輕人對讀經產生興趣。國際知名飲料業者可口可樂搭上emoji風潮,除了生產表情瓶,波多黎各可口可樂公司更登記了含有表情符號的網址,使得消費者在鍵入所有有關快樂表情的emoji,並加上.ws尾碼,就可以跳轉到波多黎各可口可樂的網址,並以顯著的招牌大肆宣傳。至於競爭同業百事可樂,則利用多種貼有表情符號的包裝,吸引消費者者依照當時的心情或想表達的情感購買飲料,希望年輕人們能夠“Say it with Pepsi(用百事來交流)”。另外,SONY影業公司則宣布已取得Emoji 的電影版權,將以表情符號為主角,拍攝一部刺激冒險的動畫故事,上映日期據傳為2017年暑假期間。

小結

據2015年4月資策會調查,國內12歲以上使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者,已達1604萬人,平均約每4人就有3人為行動裝置使用者,同年天下雜誌指出,在我國最普及的社交媒體,第一名為臉書(Facebook)占87.2%,第二名為Line占83%。雖然沒有國人使用表情符號的次數或熱門符號的相關調查,然無可避免,既然在日常的社交活動中,電子媒體顯然深受依賴,則在這兩大社交媒體平台上,國人必然也常常使用表情符號與親友溝通、交流,然而在符號盛行之下,是否可能導致文字使用能力相對退化呢?論者以為,與其抱持悲觀態度,不如接受表情是超越語言的重要社交信號,何況在國際交流頻繁之下,表情符號時代的來臨勢不可擋,與其排拒,不如正面看待,而認識表情符號的前世今生,或許也有助於適當的使用。尤其,表情符號既是由符號或圖像組成,且係透過電子媒體傳播,則就智慧財產權的觀點而言,是否可能涉及有關美術、圖形的著作權或商標權議題?甚或在專利權方面也有爭訟的情形?因為篇幅限制,恕留待日後另為文試加探討。

聯絡我們

CONTACT

聯絡我們 Line Facebook 電話
Line通話 Line對話
Line通話 Line對話
Line通話 Line對話
Line通話 Line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