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一網站上的資訊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個案法律建議或服務。這些資訊不必然代表本所或其客戶的觀點。如果您需要法律和智慧財產權建議,請不吝諮詢我們。
本網站使用Cookies以提升您的瀏覽體驗,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美國著作權案件─Author Guild v. Google Inc. 案件介紹

2016.07.01

208 期

美國著作權案件─Author Guild v. Google Inc. 案件介紹

2016年4月18日,美國最高法院駁回美國作家協會(Authors Guild)對Google圖書數位化計畫侵權一案重新審理的請求(註1),代表此案將維持聯

More Detail

作者 王芝庭

一、前言

2016年4月18日,美國最高法院駁回美國作家協會(Authors Guild)對Google圖書數位化計畫侵權一案重新審理的請求(註1),代表此案將維持聯邦第二巡迴上訴法院的判決(註2),為這樁歷時11年的著作權案件畫下句點,也為著作權法下合理使用的解釋範圍締造新的里程碑。

與你我生活密不可分的搜尋引擎巨擘Google,在2004年開始推動Google圖書館計畫,希望建立網路圖書搜尋服務,讓使用者輸入關鍵字,就可對書籍進行全文檢索,然而Google此種掃描全書的行為,並未獲得書籍著作權人的同意,被認為侵害了著作權人的重製權及改作權,因而引發訴訟。此案自2005年開始,歷時11年,直到今年4月美國最高法院駁回美國作家協會的重審請求後,才告落幕。以下就案件內容加以整理。

二、Google Books Project 介紹

Google Books Project分為兩部分,一是「合作夥伴計畫(Partner Program)」,又稱為線上書籍行銷計畫(an online book marketing program)。此計畫的目的主要是與出版商及作者合作,讓出版商與作者能夠透過網路宣傳、促銷自身的出版品與作品。Google表示Google Book Search除了是一個免費且遍及全球的行銷通路,能讓最多人知道哪些書籍已經出版,並且能輕易地透過網站上的「Buy this Book」連結,知道該書籍在哪些據點販賣,進而加以購買,藉此刺激書籍的銷售量;同時Google也向出版商與作者保證,書籍內容將不會被任意的複製、儲存或列印。(註3)

第二部分則是引起爭議的「圖書館計畫(Google Books Library Project)」。此計畫的目的是要透過類似圖書館書籍卡片目錄般的搜尋功能,提供每本書的簡單說明,包括書中出現最頻繁的詞彙和術語,還有可買到此書的網上連結,或此書的圖書標識碼,方便讀者找到最適切的書籍,甚至是那些透過其他途徑也無法找到的絕版書(out of print)。Google Books的搜尋引擎允許公眾輸入搜索詞或術語,然後表列所有在資料庫中出現這些術語的書,以及該術語出現在每本書的次數;搜索功能還顯示包含最多這些單詞或術語的三個文章「片段」,而這些「片段」只限於搜索術語的上下文,目的在提供足夠的資訊,讓搜索者評估此書內容是否符合期待。(註4)

根據2004年Google發佈的訊息,其第一階段的合作對象包括美國的史丹福大學圖書館、哈佛大學圖書館、密西根大學圖書館、紐約公共圖書館以及英國牛津大學的保德連圖書館。Google計畫在十年之內數位化該等圖書館的館藏,並提供約1500萬冊的圖書搜尋服務,目標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數位圖書館」。(註5)

三、訴訟過程

合作夥伴計畫的出現,原先是讓出版商滿心期待的,因為對於實體書籍的銷售有相當助益。但是等到Google宣佈圖書館計畫之後,卻引起美國出版商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s)和美國作家協會(Authors Gulid)相當大的反彈聲浪,主要原因就是掃描圖書館館藏書籍將會侵犯作者的著作權,雖然Google強調進行數位化的將是那些絕版、屬於公共財產以及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範圍的書籍,但反對意見認為,Google在對圖書進行掃描時,並沒有徵求著作權人或出版商的許可。為了回應各方意見,Google在2004年8月中暫停有著作權書籍的掃描作業,並聽取出版商建議,希望著作權人提供不願意被列入數位計畫的書籍名單,但在11月Google單方面主張圖書掃描計畫符合美國著作權法§107規範的「合理使用原則(fair use doctrine)」,隨即恢復書籍掃描工作,此舉激怒了美國出版商協會與美國作家協會,兩者分別在2005年於紐約州南區聯邦地方法院(Southern District Court of New York (USDC SDNY))對Google提出集體訴訟,主張Google圖書館搜尋計畫嚴重侵害著作權。

為解決爭端,2006年至2011年Google與美國作家協會、美國出版商協會進行共同協商,並在2008年10月達成價值1.25億美金之和解協議,主要用於成立「圖書版權登記組織(Book Rights Registry)」,負責分配收入和廣告盈餘,回饋結盟的出版商和作者,同時也讓Google取得目前仍受版權保護的絕版書的數位權利,而不願參與計畫的作者必須在特定日期前主動申請退出。然而2011年承審法院法官Denny Chin卻否決了此份協議,認為Google Books Project不僅有侵害著作權的疑慮,另外還有侵犯隱私、反壟斷等諸多問題,單靠該份協議無法解決,而且著作權人應有權決定自己的作品是否參與數位化,而非被動選擇退出。和解協議被法院否決後,美國出版商協會自行與Google達成共識,同意撤告,而作家協會則繼續訴訟。

2013年11月14日,Denny Chin法官判決Google將書籍全文掃描以利搜尋的作法是屬於合理使用,不構成侵害著作權。2014年4月11日,美國作家協會上訴至聯邦第二巡迴上訴法院;2015年10月16日,聯邦第二巡迴上訴法院認同Google Books Project符合合理使用原則,維持對Google有利之判決,同年底美國作家協會再上訴至美國最高法院。2016年4月18日美國最高法院拒絕受理美國作家協會控告Google侵犯版權的上訴請求,使這樁纏訟超過十年的案件終於塵埃落定。(註6)

四、Google Books Library Project構成合理使用

2013年Denny Chin法官(承審時為紐約南區聯邦地區法院法官,時任聯邦第二巡迴上訴法院法官)判決Google將書籍數位化,以提供公開搜索功能的作法,符合美國著作權法§107合理使用之規範(註7),理由包括:

(一)Google將書籍全文掃描以利搜尋,但僅讓網友看到關鍵字所在的極小部分,不是單純複製而係具有「高度轉換性」之使用。
"Google's use of the copyrighted works is highly transformative………Google Book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ol for libraries and librarians and cite-checkers as it helps to identify and find books. The use of book text to facilitate search through the display of snippets is transformative." (註8)
(二)Google Books之功能在檢索而不在閱讀,它增加了書本原有的價值,是一種創新的使用,並沒有取代書籍。
"Google Books does not supersede or supplant books because it is not a tool to be used to read books. Instead, it "adds value to the original" and allows for "the creation of new information, new aesthetics, new insights and understandings. Leval, Toward a Fair Use Standard, 103 Harv. L. Rev. at 1111. Hence, the use is transformative. "(註9)
(三)雖然Google Books具商業性質,但商業性質只是判斷是否構成合理使用時應考量的要素之一,不是阻卻構成合理使用之絕對限制。Google Books所具備的教育目的功能,比其可能產生的商業性質來得重要。
"While this is a consideration to be acknowledged in weighing all the factors, even assuming Google's principal motivation is profit, the fact is that Google Books serves several important educational purposes." (註10)
(四)Google 沒有銷售那些被數位化的書籍,該等電子書亦不具有取代實體書的作用。
 "Google does not sell its scans, and the scans do not replace the books.” (註11)
Judge Chin認為Google Books具有重大的公眾利益,不僅有助於藝術和科學的進步,使學生、老師、圖書館員或其他人更有效率的找尋書籍;讓學者輕易在茫茫書海中進行全文檢索;保存了古老的書籍;為遠距離或無法保存書籍的讀者提供了閱讀的管道,且替作家及出版業者帶來新的讀者群並創造新的收入來源。
"In my view, Google Books provides significant public benefits. It advances the progress of the arts and sciences, while maintaining respectful consideration for the rights of authors and other creative individuals, and without adversely impacting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holders. It has become an invaluable research tool that permits students, teachers, librarians, and others to more efficiently identify and locate books. It has given scholars the ability, for the first time, to conduct full-text searches of tens of millions of books. It preserves books, in particular out-of-print and old books that have been forgotten in the bowels of libraries, and it gives them new life. It facilitates access to books for print-disabled and remote or underserved populations. It generates new audiences and creates new sources of income for authors and publishers. Indeed, all society benefits." (註12)

2015年第二巡迴上訴法院維持初審法院判決,認為Google將書籍數位化,顯示片段訊息以供群眾檢索、瀏覽,是一種合理使用,且具有高度轉換性,增加了大眾認識該等作品的機會,而非向公眾提供原作品的實質替代物,即便是Google本質上具有商業性,且係基於營利目的而進行該計畫,也不能因此否定該計畫符合合理使用的規範。(註13)

五、結語

在網路越來越發達的時代,各式數位產品及電子商務服務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所帶來的便利性超乎前人想像,其中電子書的發明更大大改變了書本予人厚重的印象,進而影響消費者的閱讀習慣。Google未獲授權即將書籍掃描重製的行為,在法律層面上固然有侵權的疑慮,但站在消費者角度而言,確實提升了資訊傳播的速度及便利性,讓遠在千里之外的讀者能輕易接觸到美國、英國等著名圖書館的館藏,進而達到知識保存、分享及教育的目的,如此想來也不難理解,為何美國法院認同Google Books Search Project具備重大的公益性質。如今法院判決Google勝訴,代表該公司不用付費給著作權人,便可以繼續推動數位圖書館計畫,網路藏書量亦將增加,相信未來投入類似計畫,或者有意瓜分「網路資料庫」市場的企業將會越來越多,雖然在本案中法院擴大解釋了著作權法上合理使用的適用範圍,然而無論在學術界或社會上正反兩極的聲音仍持續角力,未來類似案件要如何在法律與公益間取得平衡,仍考驗著美國法院的智慧。

我國在現行著作權法中,並未明確規範數位重製的部分,僅在著作權法第53條中,為供身心障礙族群使用之目的,得以「數位轉換」方式利用已公開發表之著作;而在105年4月13日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公布之著作權法修正草案第四稿第58條中(註14),亦僅針對「圖書館」將館藏數位化做出相關規定。由於我國不像國外有將著作權集體管理,以應對大規模許可的制度(即「延伸性集體管理制度」(Extended collective licensing,簡稱ECL))(註15),若私人企業或團體想要進行像Google Books Project此等大規模的數位化計畫,只能依照現行授權使用原則,向著作權人逐一取得授權後才能利用。

註釋:

註1:Authors Guild v. Google Inc., No. 15-849.
註2:Authors Guild v. Google Inc, 2nd U.S. Circuit Court of Appeals, No. 13-4829., 10/06/15.
註3:Google, Google圖書夥伴計畫簡介, available at https://support.google.com/books/partner/answer/3324395?hl=zh-Hant
註4:Wikipedia, Google Books, available a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oogle_Book_Search
註5:維基百科, Google圖書, last modified on 05/26/16, available at https://zh.wikipedia.org/wiki/Google%E5%9C%96%E6%9B%B8
註6:Wikipedia, Authors Guild, Inc. v. Google, Inc., last modified on 05/10/16, available a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uthors_Guild,_Inc._v._Google,_Inc.
註7:Authors Guild, Inc. v. Google Inc., S.D.N.Y., No. 1:05-cv-08136-DC, filed 11/14/13.
註8:Id. at 19
註9:Id. at 21
註10:Id. at 22
註11:Id. at 24
註12:Id. at 26
註13:章忠信助理教授, 美國法院判定Google的書籍全文掃描搜尋不侵害著作權, 103.05.21, available at 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D=6&aid=2695
註14: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著作權法修正草案(第四稿), 105.4.13, available at https://www.tipo.gov.tw/ct.asp?xItem=586300&ctNode=7644&mp=1
註15:章忠信助理教授, 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之正常運作芻議, 104.10.06. 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D=1&aid=2752

 

聯絡我們

CONTACT

聯絡我們 Line Facebook 電話
Line通話 Line對話
Line通話 Line對話
Line通話 Line對話
Line通話 Line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