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專利局的專利和技術觀察平台 (Observatory on Patents and Technology) 與弗勞恩霍夫系統與創新研究所 (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Systems and Innovation Research) 合作,調查自2000年至2020年間超過1,200家大專院校及其技術移轉中心 (knowledge transfer offices, KTO) 的相關數據,發現大專院校在專利申請及發明商品化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2000年歐洲地區向歐洲專利局提出的申請案中,來自大專院校的案件量佔6%,至2019年已超過10%。
此項調查分析的是「直接學術專利」(出自於大專院校或其KTO的專利案,發明人中有1位或多位為學術研究者,且以大專院校或其KTO為申請人)與「非直接學術專利」(出自於大專院校或其KTO的專利案,發明人中有1位或多位為學術研究者,以研究者、新創衍生公司或其贊助者,或者其他公司為申請人)。直接學術專利所佔比例自2000年的20%增加至2019年的45%;然而,是否以學校為申請人取決於各校甚至各國對於所有權及IP管理規範的不同,因此導致發明商品化時選擇的策略及合作夥伴的不同。
有部分相當活躍的大專院校申請人,在整體申請人中比例雖只佔5%,向歐洲專利局提出的學術專利申請卻佔整體學術專利申請案的極大部分,例如格勒諾布爾-阿爾卑斯大學、慕尼黑工業大學、牛津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哥本哈根大學、米蘭理工大學等學校。產業發展較完整的大國所提出的學術專利案件量也佔絕對的多數,例如法國、德國、英國、義大利等國。但是,案件申請量較少的國家的專利申請中,學術專利佔其整體專利申請的比例卻相當高。大專院校彼此之間,以及和公共研究機構、研究型醫院、產業界或中小企業也都有高度合作,共同提出許多學術專利申請。在法國,大專院校和大型公共研究機構間的合作更是顯著。
資料來源:Patenting by European universities on the rise, EPO, October 22, 2024.
<https://www.epo.org/en/news-events/news/patenting-european-universities-rise>
此項調查分析的是「直接學術專利」(出自於大專院校或其KTO的專利案,發明人中有1位或多位為學術研究者,且以大專院校或其KTO為申請人)與「非直接學術專利」(出自於大專院校或其KTO的專利案,發明人中有1位或多位為學術研究者,以研究者、新創衍生公司或其贊助者,或者其他公司為申請人)。直接學術專利所佔比例自2000年的20%增加至2019年的45%;然而,是否以學校為申請人取決於各校甚至各國對於所有權及IP管理規範的不同,因此導致發明商品化時選擇的策略及合作夥伴的不同。
有部分相當活躍的大專院校申請人,在整體申請人中比例雖只佔5%,向歐洲專利局提出的學術專利申請卻佔整體學術專利申請案的極大部分,例如格勒諾布爾-阿爾卑斯大學、慕尼黑工業大學、牛津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哥本哈根大學、米蘭理工大學等學校。產業發展較完整的大國所提出的學術專利案件量也佔絕對的多數,例如法國、德國、英國、義大利等國。但是,案件申請量較少的國家的專利申請中,學術專利佔其整體專利申請的比例卻相當高。大專院校彼此之間,以及和公共研究機構、研究型醫院、產業界或中小企業也都有高度合作,共同提出許多學術專利申請。在法國,大專院校和大型公共研究機構間的合作更是顯著。
資料來源:Patenting by European universities on the rise, EPO, October 22, 2024.
<https://www.epo.org/en/news-events/news/patenting-european-universities-rise>